贵阳市农村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分析
2016年,贵阳市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各项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优惠减免、项目帮扶、社会救助等政策,贵阳市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仍有部分居民生活较为困难。为此,本文对城乡住户调查中20%农村低收入家庭情况进行分析,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农村低收入家庭现状
(一)收入水平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与高收入水平差距更加明显
近年来,贵阳市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惠民政策,尤其在2016年实施扶贫开发线与农村低保线“两线合一”,实现农村低保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越过4300元,我市低收入家庭收入较快增长。据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贵阳市农村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97元,同比增长10.3%。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相比差8270元,仅为全市农村平均水平的36.2%;与农村高收入家庭相比差距更大,仅为高收入家庭的18.2%。

从低收入家庭收入渠道看:工资性收入是低收入家庭收入主要来源。2016年贵阳市农村低收入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100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6.0%。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为989元、43元、56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1.1%、0.9%、12.0%。

(二)家庭消费水平低,主要为生存性支出
据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贵阳市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7794元,同比增长4.3%;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相比差3250元,为全市农村平均水平的70.6%。
从消费结构看:食品烟酒、居住等生存性支出分别为2332元、2217元,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达58.4%;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各类支出分别为455元、418元、1156元、692元、430元、94元,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8%、5.4%、14.8%、8.9%、5.5%、1.2%。
(三)膳食结构有待改善
2016年贵阳市农村低收入家庭人均食品支出为1847元,为全市农村平均水平的78.9%。食品消费种类主要集中在谷物、油脂和肉类,而对于营养型和享受型食品消费较少。尤其是在外用餐、水产品、干鲜瓜果类等消费支出较低,分别为62元、19元、133元,仅为全市农村平均水平的36.3%、54.4%、57.8%。
从主要食品消费量看,农村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猪肉、牛肉、鸡、鱼、鲜瓜果、鲜奶数量分别为21公斤、0.3公斤、4公斤、1公斤、17公斤、2公斤,相当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的85.4%、62.8%、80.6%、49.8%、68.0%、71.6%。
(四)文化教育投入低,精神生活相对贫乏
在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农户的精神生活已日益充实,而农村低收入家庭则相对贫乏。2016年低收入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692元,为全市农村平均水平的58.0%,其中人均高中教育、中专职高教育支出为全市农村平均水平的32.9%、48.3%。此外,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仅为全市农村平均水平的31.3%,精神文化生活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提高。
(五)居住条件差,拥有耐用消费品层次低
2016年农村低收入家庭人均拥有住房面积为42.9平方米,低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7.7平方米;钢筋混凝土住房比重仅为12.6%,低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用于装修生活用房支出为55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58.6%。
从拥有耐用消费品情况看:虽然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热水器等常用家电大量进入农村低收入家庭,但计算机、集成热水器、洗碗机、等离子液晶电视、中高档乐器等中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少,且大部分低收入家庭无力涉及。
二、农村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文化程度低,制约收入增长
据调查资料显示,农村低收入家庭初中及以下文化占89.8%,高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高中及以上文化占10.2%,低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农村低收入家庭成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知识和技能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村低收入家庭收入的增长。
(二)人口负担重,劳动力缺乏
据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贵阳市农村低收入家庭户均人口为3.92人,户均从业人员2.4人,负担系数为1.6,人口负担重。此外,农村低收入家庭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23.1%,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3.1%,非劳动力人数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1.6%,劳动力缺乏。
(三)就业能力差,收入水平低
2016年农村低收入户从业率为61.1%。其中,农业自营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3.6%,其他雇员占27.6%。从其从事行业职业看,其他雇员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建筑业、居民服务修理等行业,而这些行业大多具有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报酬较低、工作不稳定等特点,从而导致收入不稳定,收入水平低。
(四)人情支出大,加重生活负担
尽管各级政府对办酒都有详细的明文规定,各地酒席风气得到一定扭转,但是在农村一些偏远地区,酒席盛行,使生活本就窘迫的低收入家庭雪上加霜,生活负担加重。据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贵阳市农村低收入家庭人均婚丧嫁娶礼金支出为1793元,占可支配收入的38.2%。
(五)收支倒挂现象突出,借债情况普遍
据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贵阳市农村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为7794元,较可支配收入高3097元,收支倒挂现象严重。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部分家庭不得不借债度日。
三、建议
(一)加强贫困监测,建立和完善贫困监测体系
加强全市农村贫困家庭监测,建立并利用低收入住户调查网络,定期监测贫困户的分布、收入、消费、贫困程度、脱贫状况等情况,并对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提供准确、科学的贫困人口总量、结构、动态特征等数据。同时,低保边缘户应纳入监测范围。
(二)“因人施策”,精准扶贫
农村低收入户中,主要是鳏、寡、孤、独、病、残等特殊原因造成,但有的是人口多而劳动力少造成的,有的是缺乏文化知识、技术、技能造成的,有的是缺乏生产资料造成的,有的是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对农村低收入户帮扶要定位到村、到户,针对不同对象加以区别对待。
(三)增加就业,提高增收能力
增加就业是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的最终途径。一是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扩大就业;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低收入家庭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三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减轻农民负担,减少返贫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