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贵阳市工业生产者价格高开低走低位运行
“十二五”期间,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不振,导致市场对工业品需求减少,带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不断下降。“十二五”期间贵阳工业生产者价格呈高开低走,低位运行的格局,2015贵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2010年下跌6.3%。五年中,贵阳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除2011年上涨2.3%外,2012年后连续四年下跌,其中,2012年下跌0.8%,2013年下跌5.1%,2014年下跌1.1%,2015年下跌4.4%,平均降幅为2.9%。2015年贵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2010年上涨5.7%。五年中,贵阳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2011年及2012年分别上涨11.6%和1.1%,2013年后连续下跌,2013年及2014年分别下跌1.7%和1.4%,2015年的跌幅最大,达到4.2%。
一、“十二五”期间贵阳工业生产者价格运行情况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呈现出高开低走,由涨转降,波浪式走低。
贵阳PPI同比涨幅在2011年8月出现5年内最高值106.5;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出现了两次波动,自2012年7月起至2015年12月贵阳PPI连续42个月同比下降,其中2014年2月份降幅最大,同比下降5.2%。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出现三次波动,但均未实现PPI的“转正”。
从购进价格来看,呈陡坡式下跌后出现小幅波动。贵阳IPI同比在2011年8月出现5年内最高值105.0,此后一路下跌,2012年9月跌至97.1。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跌幅收窄,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出现两次波动。
“十二五”期间贵阳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同比指数表

图1
(二)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一升一降。
“十二五”期间贵阳生产资料价格累计下跌7.4%,其中,2011年上涨5.8%,2012年至2015年连续四年下降,降幅分别为0.5%、4.2%、4.1%和4.3%。分月看,2011年各月仍处于上涨状态,自2012年7月开始连续42个月下降,其走势与PPI总指数基本保持一致。而生活资料五年一直保持上涨态势,且波动幅度小,“十二五”期间分别上涨1.7%、2.1%、1.0%、0.5%、1.0%,五年累计上涨6.5%。分月看,除2014年11月下降0.2%外,其余月份均上涨。
贵阳工业生产者出厂同比指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同比指数表

图2
(三)行业价格下跌面不断扩大,重点行业价格大幅下降。
“十二五”期间各年的贵阳32个行业大类价格下跌面依次为9.38%、46.88%、46.88%、46.88%和62.50%,其中,2015年价格下跌行业数量20个,比2014年增加5个。从2015年数据看,重点行业价格大幅下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1.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10.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7.6%。上涨的行业主要为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10.8%,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上涨9.2%,食品制造业上涨0.6%。
(四)九大类购进原材料由“全线上涨”到“下降面大”。
“十二五”期间贵阳九大类购进原材料经历了从“全线上涨”到“下降面大”的过程,其中,2011年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1.6%,而2015年则下降3.3%,相差14.9个百分点。其中,2011年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16.2%,2015年下降7.3%,相差23.5个百分点;2011年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20.9%,2015年下降2.0%,相差22.9个百分点;2011年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上涨14.7%,2015年下降3.0%,相差17.7个百分点;2011年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3.8%,2015年下降3.3%,相差17.1个百分点;2011年黑色金属类价格上涨9.5%,2015年下降5.8%,相差15.3个百分点。
二、“十二五”期间贵阳主要工业行业价格变动情况
在全球经济复苏相对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投资、消费增幅回落的大背景下,贵阳煤炭、钢材、有色金属、水泥等基础产品价格出现深度下跌。
(一) 煤炭价格深度下跌
2015年贵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比2010年下降35.4%,其中,除2011年上涨6.1%外,其余四年均下跌,分别下降10.8%、15.8%、17.6%和1.6%。分月看,2011年至2012年上半年贵阳煤炭价格在高位运行,市场需求旺盛,但从2012年7月起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已连续42个月下降,其中2014年7月降幅最大,同比下降36.1%。
“十二五”期间贵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月度指数

图3
(二)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先扬后抑
“十二五”期间贵阳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累计下跌24.1%,除2011年上涨7.4%外,2012年后连续四年下跌,其中2012年下跌10.5%,2013年下跌8.2%,2014年下跌3.7%,2015年降幅最大,下跌10.7%。分月看,从2012年4月起贵阳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开始下降,连续45个月下跌,其中2015年10月份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8.1%。
“十二五”期间贵阳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月度指数

图4
(三)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震荡下行
“十二五”期间贵阳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持续震荡下行,累计下跌15.5%,除2011年上涨5.7%外,其余年份均下降,分别下降2.3%、3.0%、4.5%和7.6%。从2013年7月起贵阳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已连续30个月同比下降,其中2015年11月份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1.6%。
“十二五”期间贵阳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月度指数

图5
(四)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波动较大
“十二五”期间贵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2011年、2013年及2014年上涨,分别上涨0.6%、2.1%和1.7%,2012年及2015年下降,分别下降0.2%和9.2%。2011年10月同比达“十二五”期间最高值106.4,之后几个月陡坡式下降至2012年1月的97.2,之后波动上升至2014年5月的106.0,此后至2014年10月有小幅波动并一直维持在100以上,之后又出先陡坡式下降,其中2015年10月份降幅最大,同比下降8.4%。
“十二五”期间贵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月度指数

图6
(五) 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逐步攀升。
“十二五”期间贵阳农副食品加工业逐步攀升,“十二五”期间均处于增长,分别上涨8.4%、8.3%、2.1%、1.8%及10.8%,其中出现两次较为明显的增长,分别是2011年月及2015年1月。2011年7月达五年内最高值113.6后逐步下降至 2012年12月的102.8,从2013年1月开始至2014年12月小幅波动,2014年11月达最低值101.1,2015年1月大幅升至111.4,2015年稳定在111.0左右。
“十二五”期间贵阳农副食品加工业月度指数

图7
(六)医药制品业价格保持平稳走势。“十二五”期间贵阳医药制品业基本保持平稳,除2015年下降0.2%外,其余四年均上涨,分别上涨3.8%、0.3%、 2.0%和0.7%。分月看,2012年3月出现五年内最低点101.0,2015年3月出现最高值108.1。
“十二五”期间贵阳医药制品业同环比指数表

图8
三、影响贵阳市工业生产者价格走势的原因分析
“十二五”期间PPI呈现下行走势,一方面我国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另一方面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市场需求减弱,房地产市场趋势性回调影响所致。
(一)国内经济增速减缓,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由于国内经济增速减缓,结构调整逐步深化,部分行业产品显现出供需失衡现象,企业产品库存压力过大,市场需求偏弱的问题集中存在,特别是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弱势格局长期存在,供需极度不匹配,企业为缓解库存压力,不断降低产品价格。例如钢铁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炼焦和废钢回收,在2015年内都有较大程度下降。贵阳市传统产业比重偏高,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接续动力不足。
(二)下游产业需求减少
房地产作为工业中钢铁、水泥、玻璃等产品的主要需求市场,对这些上游产业影响大。“十二五”期间受房地产政策影响,房地产建设热度降低,2015年全国楼市销售市场虽然在政策不断利好的刺激下温和回暖,但是房地产建设工程已告别高速增长的时代,特别是贵阳市的大盘建设已到后期,所以贵阳房地产市场对钢铁、水泥、玻璃的需求大大降低,使得这些行业价格下行压力持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15年同比累计下跌9.2%,其中水泥制造同比累计下跌15.0%,小类行业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下降0.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15年同比累计下跌10.7%,其中钢压延加工同比累计下跌21.4%,中类行业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下降0.6个百分点。
(三)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
2015年世界经济总体上处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低贸易增长的慢车道。从美元走势看,加息预期导致美元持续走强,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从大宗商品市场供需看,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已影响市场价格,如国际原油供应持续过剩,更加剧了价格走低。工业上游产品价格下降虽然有利于下游企业的降低成本,但是大幅度的降价带动下游产品价格下降。
四、建议
(一)借供给侧结构改革时机,加快“三去一降一补”步伐
钢铁、水泥、化工以及铝作为贵阳市重要行业产品价格由于产能过剩,在“十二五”期间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因此贵阳需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行业“三去一降”步伐,针对性地出台相关调整政策,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保、安全、技术等准入条件,着力化解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合理安排传统行业因去产能而减少的员工再就业,做好人员调整工作,落实清费减负举措,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加大对贵阳市“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相关行业投入、管理及服务。同时加强对需求侧管理,引导第三产业发展,加强新兴消费,完善本地消费体系,疏通工业产品需求出口,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在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投资与消费更好结合中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二)加强传统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
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因产能过剩遭受严重的下滑,但是这些传统行业里的有针对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依然受到市场的青睐,因此应该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和研发投入,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与引导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涌现,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推动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挖掘传统产业的发展潜力,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加强对企业家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训工作,不断拓展培训形式,加快提升全市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监督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的增长和投入领域情况,切实推动政府研发经费的不断增长,真正把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的重点放到企业的研发特别是有知识产权的项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