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贵阳市CPI上涨2.3%
2015年,贵阳市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民生,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定物价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确保蔬菜、肉禽等主要农副产品满足市场需要;抓好“菜篮子”工程,切实解决贵阳市“卖菜难买菜贵”问题;加强市场物价监管;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流通市场合理布局,多措并举保供稳价。全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较去年上涨2.3%,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的调控目标内。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7%。12月份,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1.4%。
一、2015年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变动情况
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相比上2.3%,从八个大类的变动情况来看,呈现全面上涨的态势。
(一)食品价格上涨3.0%,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1.06个百分点,影响程度为46.1%。食品的16个分类中有12个的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涨价面达75.0%。其中涨幅比较大的有:肉禽及其制品、在外用膳食品、糕点饼干面包、茶及饮料、糖、水产品、淀粉及制品、粮食、调味品,分别上涨了:6.9%、4.5%、3.7%、3.3%、3.0%、2.4%、2.3%、2.2%、2.0%。
(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6%。受大学学费上调、幼儿教育收费标准调整以及专业技能培训费上涨的影响,教育服务类价格上涨5.6%;旅游类价格上涨14.7%;文娱费价格上涨0.7%;教材及参考书价格上涨2.8%;而电视机、摄像机、照相机等文娱耐用消费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5.9%。
(三)烟酒价格上涨2.9%。其中:酒类价格上涨4.0%;烟草价格上涨2.3%。
(四)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2.5%。其中受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下降17.5%;受公交车升级影响,市区公共交通费上涨19.8%;受通信工具价格下降影响,通信类价格下降2.1%;受飞机票价格上涨的影响,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4.0%;受停车费价格上涨影响,车辆使用及维修费价格上涨3.7%。
(五)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2%。其中,受人工费价格上涨影响,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8.2%;家具价格上涨1.0%;家庭设备价格上涨0.5%;家庭日用杂品价格上涨1.7%。
(六)居住价格上涨1.2%。主要是由于住房租金价格上涨1.3%;自有住房价格上涨2.2%;水电燃料价格上涨0.3%。
(七)衣着价格上涨0.3%。其中:男士服装、女士服装、儿童服装等服装类价格上涨0.2%;鞋袜帽价格上涨0.6%。
(八)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2%。其中:受清洁类化妆品、化妆美容用品、个人服务等价格上涨的影响,个人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2%;受国际黄金价格持续下降影响,个人饰品价格下降6.6%。

二、2015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运行特点
(一)2015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运行相对平稳(见下图)。
从各月环比价格总水平走势来看,除1月(100.7)、2月(101.0)因春节因素指数较高,之后3月份最低98.8,中间除了7月、8月为100.6以外,其余月份均在99.3—100.3之间运行,整体上环比呈现较为平稳的运行趋势。
从各月同比价格总水平走势来看,指数均在101.9—102.5之间运行,呈小副波动上涨态势。1月份为101.9,2月份因春节上升至102.7,3月开始回落,7、8、9月份由于全国猪肉批发价格上涨影响指数开始走高,其中8月份指数最高为103.5,之后同比指数3个月持续走低,12月份回落到最低至101.4。
从各月同期价格总水平走势来看,呈现了相对平稳的运行态势,1-12月份,指数均在101.9—102.5之间运行。
(二)食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文化用品及服务三个大类价格涨幅较大,是影响CPI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2015年,在构成CPI八个大类的价格指数中,食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文化用品及服务三个大类价格涨幅较大,成为影响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的最主要因素。
从食品类各月同期价格水平看,最高的是10、11、12月份,指数均为103.0,其中12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当月同期价格总水平上涨均为1.06个百分点,影响程度均达46.1%;最低的是7月份102.2,影响当月同期价格总水平上涨,0.77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35.0%。
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影响较大的还有交通和通信、娱乐文化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同期价格指数是102.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0.26个百分点,影响程度是11.3%;娱乐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同期价格指数是104.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0.52个百分点,影响程度为22.6%。
以上三个大类价格上涨共同影响2015年CPI上涨1.84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到80.0%。
(三)新涨价因素对CPI的影响大于翘尾因素
从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两个因素来看,新涨价因素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1.41个百分点,影响程度为61.3%,翘尾因素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0.89个百分点,影响程度为38.7%,新涨价因素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大于翘尾因素。(见下图)
(四)服务类价格涨幅过快
服务类项目同期指数上涨4.7%,影响居民消费总水平上涨1.42个百分点。政府主导调价的大学学费、幼儿收费、市区主要干道停车费、市区公交价格分别上涨了13.9%、4.7%、8.4%和22.1%,市场机制调价的机票价格、旅行社收费、房租价格及自我住房租金估算,家庭服务、专业技能培训、英语课时费等服务价格分别上涨了13.1%、16.4%、3.8%、2.9%、10.9%、21.3%、15.4%。
(五)工业品价格持续走低
工业品价格同期指数下降0.5%,其中:受国际黄金价格持续下降影响,个人饰品价格下降6.6%;受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下降17.5%;受通信工具价格下降影响,通信类价格下降2.1%;电视机、摄像机、照相机等文娱耐用消费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5.9%。
(六)在外用膳食品价格上涨成为催涨CPI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水、电、煤气、房租等经营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贵阳市餐饮价格特别是早餐价格一直处在持续上涨之中。同时,随着贵阳餐饮市场的繁荣,居民收入增加导致消费能力的提高,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的转变,在外用餐的比重不断增加。今年,在外用膳食品同期价格上涨4.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1.53个百分点,成为催涨CPI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2015年12月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全国及全省的对比情况
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12月份贵阳市CPI环比指数为10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环比指数100.5)0.4个百分点,排在第33位;同比指数为101.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同比指数101.6)0.2个百分点,排在第21位;累计比指数为10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累计比指数101.4)0.9个百分点,排在第4位。
在全省9个中心城市中,12月份贵阳市CPI环比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环比指数100.1)持平,排在第4位;同比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同比指数101.4)持平,排在第6位;累计比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累计比指数101.8)0.5个百分点,排在第1位。

四、几点建议
虽然2015年贵阳市CPI涨幅控制在调控目标范围内,但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随着春节临近,猪肉、鲜菜等主要食品需求量会增加,价格面临上涨压力,此外,服务性收费面临上涨的趋势,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我市部分食品、副食品、蔬菜及在外用膳食品等食品类价格水平偏高,非食品价格(居住、衣着、旅游等)、公共服务类价格也将面临上涨,成为拉动物价上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等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
(二)进一步稳定贵阳市在外用膳食品(早餐)价格。近几年,贵阳市平价早餐工程一直在推进,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除试点店面的规定商品价格调整外,早餐价格居高不下的现象并未有所改观,平抑物价、惠民便民,稳定早餐价格的初衷未收获明显效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研究,分析原因,稳定早餐价格。
(三)继续做好贵阳市农副产品保供稳价工作。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做好粮油肉禽蛋菜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信息监测与发布,及时研究解决市场运行中出现的易诱发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问题,组织好肉类尤其是近期的猪肉、鲜菜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调运和市场供应,努力保持市场价格尤其是猪肉与蔬菜价格的稳定,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础生活。
(四)加强对涨幅较大服务项目(旅游、专业技能培训、家政服务等)的监督管理。随着我市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大提升,使得居民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旅游消费、专业技能培训、家政服务等需求大幅增长,另外伴随着人工费费用的上涨,服务项目价格呈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这些需要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
(五)相关部门应完善和落实市场物价监测预警的长效机制,增强物价调控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六)政府调控项目价格的调整应选择恰当时机。对于一些由政府监管的公共服务类价格,在进行价格调整时应选择恰当时机,特别是在CPI上涨幅度较大的时候,应推迟出台价格上调的方案。对已出台或将要出台的价格做好必要性宣传工作,同时还应加强市场监管力度,采取相关措施谨防搭车涨价。